2016年1月21日,主题为“供给侧改革与陕西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第二届“陕西发展高层论坛”在西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高校和陕西各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同西北大学师生共2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方玮峰,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白永秀教授,陕西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副厅长任国,陕西省科技工委副书记张书玲,陕西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王琦,陕西社科院院长、党委书记任宗哲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金学院冯涛教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战略组副组长、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刘西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发表了主题发言并同与会学者展开深度讨论。
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白永秀教授提出,明年对于陕西省而言,在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三张牌”:一是加大能源深加工和转换的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从“陕西制造”加速向“陕西智造”转变,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充分发挥我省高校、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陕西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宗哲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是非常巨大的,这体现在我们的大国优势正在凸显,国际经济和金融话语权大幅度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远远超出当地资金供给能力,原有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作为我国发起成立的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引擎。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并加强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历史的荣耀,担负着经济复兴的重担。在“一带一路”倡议新机遇下,陕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随着品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陕西目前已经拥有了延长石油和陕西煤化工集团两家世界五百强“陕西制造”品牌企业。与此同时,陕汽重卡、法士特在汽车工业及配件领域的工业品牌更是领先于世界水平。陕西企业应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新路径。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表示,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把供给侧改革作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核心。从理论上说,供给变化而引起的生产成本及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往往是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前提,并以效率改变为条件,而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建立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相对于需求管理政策的短期性,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效应大都更具长期性。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要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一是改善供给结构。放松竞争性领域的市场准入,放松管制,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调整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二是改善要素供给。在技术要素供给方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注重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发挥智力因素在部门产出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在资金要素供给方面,实现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转变,增强民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作用。三是改善制度供给。加快科技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创新,通过增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引导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
本次论坛由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陕西省决策咨询委、陕西日报社和西北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和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创新中心承办。